----微韩城合作推广:----
花椒客
作者:高强
“花椒客”这个名词,或许是我们这里所特有的说法,至于这个词的来历以及存在了多久,就无从稽考了,至少从我开始记事以来,已经有了很多后继着担任起这个角色。这个词是从“麦客”这里借鉴而来的。麦客麦客,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帮忙收麦子的短工,这是我们都熟知的一种逐渐消失的老旧行业,早年间平原地区的农民大都以种植小麦为主,而当小麦成熟时,收割就是个难题,如果不能尽快收割完毕,麦子便会脱落难以回收,这是最为紧张与繁忙的时候,可即使全家人都开始下地收麦,人手也是十分紧张的,说是杯水车薪也不为过,在这个时候,“麦客”就应运而生了。既能解决一般农家收割时期的困窘,又能挣上一份外快补贴家用,何乐而不为呢?不过随着收割机的产生,让我们看到了人的力量是有多么的渺小,这是工业替代落后人力的象征,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。可即便如此,这种职业又能在另一种方式下重获新生,科技进步虽快,但总有它很难涉及到的地方,很多地方仍然沿袭着最为传统的劳动方式,说的便是“花椒客”了。花椒种植在全国并不普遍,这也是许多椒农所希望看到的,因为少,所以通常可以卖出一个不错的价钱。可就因为不普遍,所以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也大都不太会向花椒靠拢,都是主攻小麦和水稻这种大规模粮食作物,这就使得花椒种植即使过了这么多年,却仍然只能依赖人工完成采摘。娇嫩的花椒可经不起小麦那样的摔打,必须小心翼翼地采摘,仔仔细细地晾晒烘干并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储存好。花椒的品质与价格是直接挂钩的,有时候价格能差出好几倍,在这种高要求下,粗糙的机器显然是不能胜任的,还是得人手采摘,所以“花椒客”至少还能存在挺长一段时间。与麦客相似,花椒客也是按照每年的农忙时间统一来到指定的地方工作,与麦客不同的是,在这些花椒客里极少有本地人(或者说本市人)。我们全市的每个农村必种花椒,但凡有些采摘技艺的农民,自己家里的花椒还摘不完呢,自然是不可能腾出手来帮其他人的。花椒客很受椒农欢迎,采摘优秀者更甚。七八月份的火车站外,很早就挤满了许多寻找花椒客的椒农,三三两两地招待着椒客来到自己家帮忙,好吃好喝相待,包吃包住还报销路费,很难想象能提供这一切服务的并不是什么工厂公司,而是些并不富裕的农民,可见椒客对椒农的重要性有多强了。“摘花椒”是个勤快活儿,讲究的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,干多少挣多少在这里可以得到完美的体现。早晨的五六点钟就是一天的黄金时段,这会儿的太阳初升天边,夜晚的宝贵凉气还未完全丧失,人们抓紧这难得的清凉,草草吃过一顿早饭后,便迅速赶往花椒地,不由分说地开始了一天的劳动。手上虽忙,嘴却闲了,等紧张的气氛暂时缓和些,过上一小会儿就能听到他们响亮的聊天声,或拉家常,或调侃某人来逗闷子,聊的天昏地暗乐此不疲。现如今来摘花椒的椒客大多数也是庄户人家,而且也以年龄较大些的女性居多,这些人似乎生来就是伶牙俐齿巧舌如簧,无论是怎样的场合,遇到怎样的人,总是能够准确的找到合适话题聊上一整天,口渴了就抿口水接着聊。与她们一同聊天的人也大都是她们的同乡,即使是经常见面的邻居,也总是有这说不完的话,连聒噪的知了也盖不住她们的声音。这些人的存在,让本就寂静的花椒地变得热闹非凡,也为枯燥乏味的摘花椒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。勤劳的椒客是最舍不得离开花椒地的,她们总是希望能再多干一会儿,便能多挣些钱补贴家用。可天色不答应,暮色昏暗的光线总会让花椒刺告诉她们今日只能到此为止了,摘花椒时稍有不慎的刺痛总是让人为之一振,而这一点在傍晚时分尤为多见,似乎是在提醒着人们注意休息劳逸结合,毕竟摘花椒可心急不得。回到家吃过晚饭后,许是终于感到了疲惫吧,也或许为了第二天能起的更早些,她们开始变得沉默寡言,环境顿时清净很多。摘花椒的日子也就这样一天接着一天地过,等摘完一家以后,采摘能力出众的花椒客就是全村争抢的对象,村民们都希望她能接着给自己家帮忙采摘,以便快速结束这快节奏的花椒采摘过程。待到采摘时节过去,揣着鼓鼓的钱包唱着欢快的歌踏上归乡的大巴,她们的喜悦就是劳动人民的喜悦,是辛苦过后的甘甜,也是一些平凡人在平凡世界上所体现的价值。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即可发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